培养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人才培养>>研究生>>培养方案

2024年修订:全日制国际中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代码:0453

发布时间:2024-08-27   浏览次数:0

一、学科简介

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学位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中国快速走向世界,各国学习中文需求持续攀升、国际中文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历史进程应运而生的,与国际中文教师职业紧密衔接,承担着满足各国民众学习中文需求,推动中文和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为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建设发展培养合格中外专业人才的重要任务。

2009 年,必赢242net官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 年开始招生,2019 年获批博士招生资格,2021 年招收首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系河北省首家、独家博士培养单位。


二、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

(一)培养目标

国际中文教育硕士培养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化知识、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的技能、较强的外语口语能力、外语教学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培养要求

1.师德为先: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具有坚定的政治理想和爱国情操,自觉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2.教育情怀:热爱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具有坚定的职业信念,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对职业价值有积极的认识和评价。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

3.学科素养: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字理论、二语习得理论、国际中文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中华文化传播能力。

4.国际视野:具有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语言文化国际推广的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具有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

三、培养方向与特色

1.对外汉语教学

本方向以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重点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过程中的各类现象和问题,以及提升汉语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和方法,积极探讨教学多元化背景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走向世界的创新思路。

2.中华文化传播

本方向以中华文化史、传播学理论为基础,从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推广等角度,探讨中华文化传播的创新方法,重点关注世界多极化背景下中华优秀文化走向世界的有效途径。

3.汉外对比及跨文化交际

本方向以对比分析理论为基础,从语音、词汇、语法、语义、语篇、语用、文化等角度,探讨中外语言、文化方面的共性和差异;培养学生探究语言学习的兴趣及对异文化的敏感性和鉴别力,特别关注文化差异对跨文化言语行为、语言教学的影响。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1.学制3年,最长学习年限为4年。

2.第一、二学期为课程学习阶段,第三、四、五学期开始撰写学位(毕业)论文并进行为其半年的专业实践。第六学期完成论文的撰写、评阅和答辩。

五、培养方式

1.本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习方式为全日制,全脱产在校学习。

2.本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采用导师指导与集体培养相结合,课程学习与国际中文教育实践相结合,国际中文教育与中华文化传播相结合,校内导师指导与校内外导师联合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3.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课程学习和必修环节,系统掌握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理论知识,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课程学习与国际中文教育实践紧密结合,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参加中文教学实践,加强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六、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国际汉语教师的职业需求为目标,围绕汉语教学能力、中华文化传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形成以核心课程为主导、专业课程为补充、实践训练为重点的课程体系。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其中学位课程分为学位公共课程、学位核心课程、学位专业课程,学位课程成绩70分为合格线。非学位课程不做学分要求。

(一)课程类型与学分分布

1.采用学位公共课、学位核心课、学位专业课三种类型

(1)学位公共课(8学分)

(2)学位核心课(13学分)

(3)学位专业课(29学分)

2.总学分不低于38学分。

(二)课程与学分结构

1.学位公共课程(8学分)

政治(3学分)

外语(4学分)

体育(1学分)

2.学位核心课程(13学分)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4学分)

第二语言习得(3学分)

国外汉语课堂教学案例(2学分)

中华文化通论(2学分)

跨文化交际(2学分)

3.学位专业课程(29学分)

(1)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类(8学分)

汉语语言要素教学及偏误分析(4学分)

汉字文化与汉字教学(2学分)

词汇文化与词汇教学(2学分)

(2)中华文化传播与跨文化交际类(2学分)

国别与地域文化

(3)教育与教育管理类(2学分)

汉语国际推广专题

(4)训练类(17学分)

课堂教学实践与评估(4学分)

国际中文教育统计基础(3学分)

中华文化才艺与展示(2学分)

专业论文写作(2学分)

实习实践课(6学分)

(三)教学方法

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力争研究生在课程学习期间能接触到100个以上不同类型的案例,提高教学技能和国外适应能力。



七、必修环节

(一)专业实践

1.教学实践方式

(1)以志愿者身份赴海外顶岗实习,在孔子学院、外国中小学等机构从事汉语教学和文化传播工作;

(2)在国内各类学校及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实习。

2.教学实践管理

(1)志愿者由语合中心或培养学校选拔派出;

(2)实习期间,培养学校安排教师进行指导,研究生提交实习计划、撰写实践计划表、实践总结报告,完成实践考核,赋6学分。

(3)由实习单位出具考评意见,学生提交实习报告。

(二)文献阅读

完成导师布置的专业文献阅读工作,撰写读书笔记、文献报告。

(三)学术活动

参加本专业相关的学术报告、专题讲座、学术会议、学术论坛、行业现状调研等,提交笔记或心得。

(四)科研与实践

本专业学位研究生除完成教学实习实践外,须完成1篇学术论文,由学位分委员会进行评定。

(五)论文写作指导

参加论文写作专门课程和导师指定的论文实训等。

(六)学术道德教育和学术规范训练

参加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相关课程、报告讲座、学术活动等。

考核由导师和培养学院组织,考核分通过和不通过,通过对应百分制为80分,不通过对应百分制为50分。

八、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一般在本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后第三学期期末前完成。考核组成员由学科组负责人或导师召集3-5名本学科专家组成,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课程学习的综合考评,同时听取其开题报告。

九、毕业(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培养研究生从事科研工作能力的主要途径。学位论文开题一般在第三学期末或第四学期初进行,学位论文应能充分反映研究生已全面达到培养目标和学位标准所规定的各项要求,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学位论文答辩在第六学期进行。

学位论文撰写有关要求参见《必赢242net官网学位授予细则》《必赢242net官网学位论文编写规则》《必赢242net官网关于TMLC系统检测结果处理规定》等文件。

学位论文要求紧密结合国际中文教育实践进行选题。论文形式包括:专业研究、调研报告、教学实验报告、典型案例分析报告、教学设计等,一方面要有应用价值,另一方面要具有一定的理论分析与概括。对学位论文的评阅与审核必须正确把握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规格和标准。论文要在导师(或导师组)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论文的格式应符合规范要求。论文必须在研究生院规定的日期以前全部完成,并打印成册,按研究生院规定的程序申请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