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修订:全日制教育博士专业学位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 代码:045174
发布时间:2024-08-27 浏览次数:0次
一、学科简介
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学位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中国快速走向世界,各国学习中文需求持续攀升、国际中文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历史进程应运而生的,与国际中文教师职业紧密衔接,承担着满足各国民众学习中文需求,推动中文和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为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建设发展培养合格中外专业人才的重要任务。
2009 年,必赢242net官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 年开始招生,2019 年获批博士招生资格,2021 年招收首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系河北省首家、独家博士培养单位。
二、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
本专业以职业需求为导向,适应新形势国际中文教育发展需要,培养具有较强对外从教教师的职业能力,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兼备,从事国际中文教育和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复合型、国际型、专业化中外高级专门应用人才。
1.培养目标 立足河北,面向全国,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辐射全球,培养复合型、国际型、专业型人才,为国际中文教育领域提供优秀师资、高级管理者,为国际中文组织和文化传播机构提供专门人才。
2.基本要求 (1)有优良品德、宽广胸怀、崇高境界、深厚情怀、责任担当;(2)有较好的中华文化素养和外语水平,有个人擅长领域,有丰富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素养和创新特质,能熟练运用前沿科学方法,创造性解决教育实践、组织管理、创新咨政中的复杂现实问题;(3)能够终生学习,有自主能动专业发展能力,能够引领教育教学、文化传播、话语构建、运筹管理等高效工作开展;(4)能胜任国际岗位的教学科研测试、组织管理、咨政智库工作,未来成为专家级核心骨干师资、教育机构(项目)高级管理和高级咨政智库人才。
三、培养方向与特色
1.课程与教学
本方向以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以国际中文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和语言要素的教学成果转化为特色,重点关注国际中文教育教学、第二语言习得、跨文化交际等问题。
2.文化传播与文明互鉴
本方向以中华文化史、中西文化对比、传播学理论为基础,从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推广等角度,探讨中华文化传播的创新方法,海外话语体系中“中国形象”的塑造,关注中华优秀文化走向世界的有效途径。
3.机构(项目)管理与领导力
本方向以专业实践中的课堂管理、汉语培训设计和孔子学院(课堂)的运行为特色,培养学生在国际中文教育组织中的领导能力,开展汉语教学机构的设立、开发与运行工作,文化领导力与感召力并重。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学制为4年,最长学习年限为6年。其中脱产在校学习和实习实践时间累计不少于两年半。采用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过程包括课程学习,中期考核,实习实践,学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写作、预答辩和答辩等环节。
五、培养方式
1.全日制,全脱产在校学习,学制四年,学习年限六年。
2.第一、二学期为课程学习阶段,第三、四学期为实习实践学期,到海外或国内实践基地进行为期至少一年的实习实践。第五学期进行中期考核,考核合格进行学位(毕业)论文开题,开题通过后开始撰写学位(毕业)论文。第八学期完成论文的撰写、评阅和答辩。
3.采取课程学习、论文研究和实习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课程学习和必修环节,全面系统掌握所在学科领域的理论知识,拓展学术视野,把握学术前沿动态,重点培养独立进行学术研究能力,进一步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国际中文教育管理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六、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课程教学采用模块与学分制。课程教学重视运用团队学习、专题研讨、实地调研、顶岗实践、现场研究、案例分析、教育调查等方式,注重跨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实践和能力养成,加强课前自学、作业、辅导和文献检索等环节,注重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实际运用所学驾驭国际岗位工作的能力。
根据培养目标要求,教育博士专业学位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研究生研修课程总量不少于24学分,不超过30学分。
教育专业博士(国际中文教育领域)在读期间须到孔子学院(课堂)、相关国际岗位或模拟国际岗位进行为期一年及以上教学或管理实习实践,或赴境外高水平汉语国际教育领域进行为期一年及以上高研高访实践。在结束后提交实习实践报告。
教育专业博士(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学位课程包括学位公共课程、学位核心课程、学位专业课程,学位课程课程成绩70分为合格线。非学位课程课程成绩60分合格线。
七、必修环节
1.专业实践。在读期间须到孔子学院(课堂)、国内外高水平中文教育领域相关机构等进行为期一年及以上教学或管理实习实践,或赴境外高水平国际中文教育领域进行为期一年及以上高研高访实践。在结束后提交实习实践报告。考核通过赋4学分。
2.文献阅读。完成导师布置的专业文献阅读工作,至少高水平论文100篇,专著20部,并撰写读书笔记、文献报告。
3.学术活动。参加本专业相关的学术报告、专题讲座等,参加本专业相关的学术会议、学术论坛、行业现状调研等至少1场并提交论文,并在学术沙龙提交论文至少1次,研习专业、行业最新发展动态,交流研究成果。
4.科研与实践
本人公开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篇。
5.论文写作指导。参加论文写作专门课程和导师指定的论文实训等。
6.学术道德教育和学术规范训练。参加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相关课程、报告讲座、学术活动等。
考核由导师和培养学院组织,考核成绩分通过和不通过,通过对应百分制为80分,不通过对应百分制为50分。
八、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课程学习阶段结束后,对学生是否具备综合素质和学位(毕业)论文写作能力的资格审查。课程学习阶段完成后,本专业博士研究生须在第五学期及以后参加培养学院或单位组织的中期考核以及相应的综合考试。
考核委员会综合学生思想道德、课程学习、研究报告、实践成效、现场答辩等方面的情况,对学生是否具备学位(毕业)论文写作能力进行评判。
中期考核办法采取综合测评的方式进行。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围绕主攻方向,在理论运用、文献综述、实践研究三方面形成一篇8000字以上的研究报告。
考核委员会综合学生的课程学习、检验报告、现场答辩情况,对学生情况进行综合评判。合格者方可进入学位(毕业)论文开题和写作。中期考核未获通过,可补考一次。
未能通过综合考试或中期考核者,可申请一次补考和再次中期考核;未通过综合考试或中期考核,且无特殊理由者,予以中止学业。
九、毕业(学位)论文
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汉语国际教育领域学位论文应注重研究成果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应用性、创新性、国际性,突出实践意义。学位论文篇幅字数不少于8万字。
(一)开题报告
研究生应通过开题报告确定学位(毕业)论文选题。论文选题应来源于汉语国际教育实践中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的关键问题。学位(毕业)论文应具有创新性,突出综合运用专业理论和科学方法研究解决汉语国际教育实践问题的能力。
研究生必须在导师指导下撰写完整的学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包括课题研究的意义、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内容框架、核心观点、创新环节、工作计划及相关的文献资料目录等。培养单位组织专家和指导小组进行考核,根据①论文选题、研究内容和使用方法的创新程度,②对相关学科领域当前国内外研究动态的把握程度,③研究总体方案的可行程度,④对拟解决问题和预期成果的学术及应用价值等四个方面按照等级做出评价。第一次开题不通过的研究生,允许其根据考核小组的意见进行修改,在1-2个月后再进行一次。
(二)学位(毕业)论文撰写要求
学位(毕业)论文撰写有关要求参见《必赢242net官网学位授予细则》《必赢242net官网学位论文编写规则》,以及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指导性培养方案等文件。
(三)学位(毕业)论文答辩资格审查
研究生在论文答辩前需进行资格审查。答辩资格审查主要对研究生规定课程学习、专业实践、科研成果的完成情况进行审核。
(四)学位(毕业)论文预答辩
拟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博士研究生必须通过培养单位组织的论文预答辩。组织相关专业的教师、导师和指导小组成员听取申请人全面报告论文进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果,提出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学位论文的意见和建议,并确定申请人可否如期参加答辩。
(五)学位(毕业)论文答辩
严格执行评阅与答辩程序,完善对论文指导、评阅、答辩等工作的监控措施,排除各种非学术因素对论文审查、评阅和答辩工作的干扰,确保学位授予工作的学术水平和权威性、严肃性。
教育博士专业学位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委员中,至少应有一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在国际中文教育岗位工作过的实践领域专家。